|
1.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体能训练进展、体能的生物学因素、体能的测试与评价、力量体系训练、速度体系训练、耐力体系训练、功能性动作体系训练和体能训练设计八个部分。全书在参考大量当代体能训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体能的研究现状和体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介绍了相关的练习方法。 本书适宜作为教练员、大专院校特别是体育院校师生进行体能教学、训练、学习的参考用书,也可为体能训练的业余爱好者提供参考。 2.前言 体能训练是当代竞技体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并逐渐向健康、健身领域延伸。20世纪80年代以前,运动训练把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五大素质作为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尤其强调大强度的力量、速度、耐力训练,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由于这种身体素质训练与各个项目的专项能力训练极为相似,长期同质性的负荷刺激造成的疲劳积累在所难免。过多传统的大强度训练、力量训练在使运动员变得强壮的同时,也造成了灵活性下降、技能表现力下降,甚至造成伤病,给运动员体育职业生涯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如何科学地进行体能训练,在提升运动表现力的同时,尽量减少运动员受伤的可能性,延长运动寿命,成为运动领域的一个世界性课题。 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也是竞技体育的突出特点。比赛的增加是一种趋势,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示出高超的运动技能的同时,身体压力和伤病隐患也在增加。传统的体能训练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有限,需要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随着脊柱稳定性、功能性动作、核心力量等原来用于医疗康复领域的方法在竞技训练中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体能训练的理论视域,丰富了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推动了体能训练进入新的阶段。目前,功能性训练、稳定性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康复再生训练等内容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普遍的认可,在健身领域也成为一种时尚并迅速发展。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训练理论和方法都有时代的局限性,没有最好的训练方法,只有更适宜的训练方法。传统的身体训练并没有退出舞台,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如何将传统的身体训练与功能性动作体系训练有机结合,提高体能训练的综合效益,是未来竞技体育领域的一个长期课题。 作者先后在江苏省田径队、女篮、佩剑、蹦床、艺术体操等多支高水平运动队担任教练或体能教练,长期承担学校“田径运动理论与实践”“运动训练学”“体能训练”“运动训练计划与控制”和研究生“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进展”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本书也是作者对长期教学、训练工作的一个总结和归纳,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鉴于水平所限,书中一定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非常感谢我的同事周晓军、李强、陈建兵、苏杨老师的帮助,他们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宝贵的意见;感谢多位研究生的辛勤付出;同时感谢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的同行们,该系体育教育专业作为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对本书的撰写、出版提供了支持。 赵琦 2017年12月 3.目录 第一章体能训练进展1 第一节体能训练概述1 第二节体能的含义及其发展3 一、 体能的概念、结构3 二、 我国学者体能训练的观点及存在的问题10 第三节现代体能训练的主要理论17 一、 应激与适应理论17 二、 神经肌肉募集理论19 三、 运动链理论20 四、 核心力量与功能性训练理论22 五、 预康复与再生训练理论27第二章体能的生物学因素29 第一节体能的生物学概述29 第二节体能的生理学基础32 一、 运动系统32 二、 神经系统47 三、 其他系统49 第三节体能的生物能学基础51 一、 能量供应系统52 二、 影响体能的生物能学因素55 三、 体能训练的生物能学基础59 第四节抗阻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63 一、 骨骼肌肉系统的杠杆效应63 二、 人体肌力的生物力学因素66 三、 肌肉收缩的阻力70 四、 安全事项72 第五节体能的营养学基础73 一、 能量与营养素73 二、 提高体能的营养措施79第三章体能的测试与评价83 第一节体能测试与评价概述83 第二节基础体能的测试与评价85 一、 心血管系统机能测试86 二、 呼吸系统机能测试88 三、 代谢机能测试89 第三节运动体能的测试94 一、 速度素质测试94 二、 力量素质测试96 三、 耐力素质测试99 四、 柔韧素质测试101 五、 灵敏素质测试102 第四节核心力量与功能性训练的测试与评价103 一、 核心力量的测试与评价103 二、 功能性训练的测试与评价107第四章力量体系训练114 第一节力量训练概述114 一、力量素质的价值114 二、神经肌肉理论115 三、超等长训练117 四、力量训练与耐力训练118 五、功能性力量训练118 第二节力量训练基本理论120 一、力量的概念及分类120 二、力量素质的影响因素122 三、肌肉工作方式及效果差异123 四、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125 第三节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127 一、最大力量训练127 二、爆发力训练130 三、力量耐力训练135 四、专项力量训练136 五、力量训练常用手段139第五章速度体系训练153 第一节速度训练概述153 一、对速度的认识153 二、速度与力量154 三、速度与能量供应154 四、关于速度训练手段155 第二节速度训练的基本理论156 一、速度的概念、分类156 二、速度素质的影响因素158 三、速度训练要点160 第三节速度训练的方法与手段164 一、反应速度训练164 二、动作速度训练165 三、移动速度训练166第六章耐力体系训练168 第一节耐力训练概述168 一、耐力素质的多重价值168 二、耐力训练方法的演变169 三、耐力训练模式169 四、耐力素质与力量171 五、我国中长跑训练观点172 第二节耐力训练基础理论173 一、耐力的概念及分类173 二、影响耐力水平的主要因素174 三、耐力训练要点175 第三节耐力训练方法与手段178 一、负荷的确定178 二、不同耐力的训练方法179第七章功能性动作体系训练182 第一节功能性训练概述182 一、功能性训练的起源与发展182 二、核心力量训练的发展现状183 第二节核心力量训练183 一、核心区域183 二、核心力量训练注意事项185 三、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185 四、核心力量训练图例190 五、弹力带训练举例192 六、实心球训练举例194 第三节功能性动作训练196 一、功能性训练内容体系196 二、功能性训练的特点197 三、躯干支柱力量训练199 四、动作准备训练201 五、快速伸缩复合训练204 六、动作技能训练205 七、力量与爆发力训练206 八、软组织再生训练207 九、拉伸训练208 十、功能性动作练习举例209 十一、协调性训练216第八章体能训练设计218 第一节体能训练设计概述218 一、运动负荷研究现状218 二、周期训练理论的发展221 第二节运动负荷基础理论223 一、负荷的概念与类别223 二、选择负荷的依据229 第三节体能训练计划与设计234 一、训练计划基础知识234 二、体能训练计划设计243参考文献248〖〗〖〗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前言第一章 体能训练进展1 第一节体能训练概述1 第二节体能的含义及其发展3 一、 体能的概念、结构3 二、 我国学者体能训练的观点及存在的问题10 第三节现代体能训练的主要理论17 一、 应激与适应理论17 二、 神经肌肉募集理论19 三、 运动链理论20 四、 核心力量与功能性训练理论22 五、 预康复与再生训练理论27第二章体能的生物学因素29 第一节体能的生物学概述29 第二节体能的生理学基础32 一、 运动系统32 二、 神经系统47 三、 其他系统49 第三节体能的生物能学基础51 一、 能量供应系统52 二、 影响体能的生物能学因素55 三、 体能训练的生物能学基础59 第四节抗阻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63 一、 骨骼肌肉系统的杠杆效应63 二、 人体肌力的生物力学因素66 三、 肌肉收缩的阻力70 四、 安全事项72 第五节体能的营养学基础73 一、 能量与营养素73 二、 提高体能的营养措施79第三章体能的测试与评价83 第一节体能测试与评价概述83 第二节基础体能的测试与评价85 一、 心血管系统机能测试86 二、 呼吸系统机能测试88 三、 代谢机能测试89 第三节运动体能的测试94 一、 速度素质测试94 二、 力量素质测试96 三、 耐力素质测试99 四、 柔韧素质测试101 五、 灵敏素质测试102 第四节核心力量与功能性训练的测试与评价103 一、 核心力量的测试与评价103 二、 功能性训练的测试与评价107第四章力量体系训练114 第一节力量训练概述114 一、 力量素质的价值114 二、 神经肌肉理论115 三、 超等长训练117 四、 力量训练与耐力训练118 五、 功能性力量训练118 第二节力量训练基本理论120 一、 力量的概念及分类120 二、 力量素质的影响因素122 三、 肌肉工作方式及效果差异123 四、 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125 第三节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127 一、 最大力量训练127 二、 爆发力训练130 三、 力量耐力训练135 四、 专项力量训练136 五、 力量训练常用手段139第五章速度体系训练153 第一节速度训练概述153 一、 对速度的认识153 二、 速度与力量154 三、 速度与能量供应154 四、 关于速度训练手段155 第二节速度训练的基本理论156 一、 速度的概念、分类156 二、 速度素质的影响因素158 三、 速度训练要点160 第三节速度训练的方法与手段164 一、 反应速度训练164 二、 动作速度训练165 三、 移动速度训练166第六章耐力体系训练168 第一节耐力训练概述168 一、 耐力素质的多重价值168 二、 耐力训练方法的演变169 三、 耐力训练模式169 四、 耐力素质与力量171 五、 我国中长跑训练观点172 第二节耐力训练基础理论173 一、 耐力的概念及分类173 二、 影响耐力水平的主要因素174 三、 耐力训练要点175 第三节耐力训练的方法与手段178 一、 负荷的确定178 二、 不同耐力的训练方法179第七章功能性动作体系训练182 第一节功能性训练概述182 一、 功能性训练的起源与发展182 二、 核心力量183 第二节核心力量训练183 一、 核心区域183 二、 核心力量训练注意事项185 三、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185 四、 核心力量练习图例190 五、 弹力带训练举例192 六、 实心球训练举例194 第三节功能性动作训练196 一、 功能性训练内容体系196 二、 功能性训练特点197 三、 躯干支柱力量训练199 四、 动作准备训练201 五、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204 六、 动作技能训练205 七、 力量与爆发力训练206 八、 软组织再生训练207 九、 拉伸训练208 十、 功能性动作练习举例209 十一、 协调性训练216第八章体能训练设计218 第一节体能训练设计概述218 一、 运动负荷研究现状218 二、 周期训练理论的发展221 第二节运动负荷基础理论223 一、 负荷的概念与类别223 二、 选择负荷的依据229 第三节体能训练计划与设计234 一、 训练计划基础知识234 二、 体能训练计划设计243 参考文献248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