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目录 第1章引言(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 1.1.1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财务预警需求的变化(1) 1.1.2研究意义(7) 1.2国内外财务预警研究现状述评(9) 1.2.1文献综述(9) 1.2.2对研究现状的评价(20) 1.3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24) 1.3.1研究目的(24) 1.3.2研究内容(25) 1.3.3技术路线(27) 1.4创新之处(29) 第2章相关理论基础(32) 2.1财务预警系统的含义和作用(32) 2.2财务困境的界定(34) 2.2.1财务困境的界定原则(34) 2.2.2常用的财务困境界定标准(34) 2.2.3持续经营审计意见(40) 2.3盈余管理(46) 2.3.1盈余管理的概念和成因(46) 2.3.2盈余管理的度量(48) 2.4所有权性质和制度环境(54) 2.4.1所有权性质(54) 2.4.2制度环境(55) 2.5本章小结(58) 第3章财务困境及其影响因素的度量(60) 3.1基于GCO和ST的动态财务困境程度界定(60) 3.2对盈余管理的衡量(64) 3.2.1基于DD模型的应计盈余管理衡量(64) 3.2.2基于Roychowdhury模型的真实盈余管理衡量(65) 3.3对所有权性质和制度环境的度量(67) 3.3.1所有权性质的度量(67) 3.3.2制度环境的度量(68) 3.4控制变量的选择(68) 3.5数据和样本(70) 3.5.1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分布统计(70) 3.5.2特别处理样本的分布统计(72) 3.5.3不同财务状况样本的总体分布(73) 3.5.4实证样本筛选(74) 3.6基本模型构建(76) 第4章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的关系研究(79) 4.1理论分析和假设(79) 4.1.1盈余管理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80) 4.1.2盈余管理和特别处理(84) 4.1.3假设的提出(86) 4.2研究设计(88) 4.3描述性统计(89) 4.3.1盈余管理的财务困境组间均值比较(89) 4.3.2盈余管理的滞后年间均值比较(94) 4.4回归结果分析(98) 4.4.1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的Ologit回归检验(98) 4.4.2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分年Ologit回归检验(105) 4.5本章小结(109) 第5章所有权性质、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110) 5.1问题的提出(110) 5.1.1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110) 5.1.2所有权性质相关文献综述(111) 5.2理论分析和假设(113) 5.2.1所有权性质和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113) 5.2.2所有权性质和财务困境的关系分析(115) 5.2.3所有权性质、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的作用机制(116) 5.3研究设计(117) 5.3.1样本(117) 5.3.2方法和模型(118) 5.4描述性统计分析(121) 5.4.1所有权性质和盈余管理(121) 5.4.2所有权性质和财务困境(124) 5.5回归结果分析(125) 5.5.1SOE回归结果分析(125) 5.5.2CENSOE回归结果分析(130) 5.5.3LOCSOE回归结果分析(135) 5.5.4实证结果汇总(139) 5.6本章小结(141) 第6章制度环境、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142) 6.1我国企业面临制度环境的现状(142) 6.2理论分析和假设(143) 6.2.1制度环境、应计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143) 6.2.2制度环境、真实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144) 6.3研究设计(145) 6.4描述性统计分析(146) 6.4.1制度环境和财务困境(146) 6.4.2制度环境和应计盈余管理(148) 6.4.3制度环境和真实盈余管理(150) 6.5回归结果分析(154) 6.5.1制度环境、应计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154) 6.5.2制度环境、真实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162) 6.6本章小结(170) 第7章不同所有权性质下制度环境、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关系的综合 分析(172) 7.1综合回归分析(172) 7.1.1相关性分析(172) 7.1.2不同所有权性质下制度环境、应计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的 关系分析(173) 7.1.3不同所有权性质下制度环境、真实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的 关系分析(180) 7.2不同所有权性质下制度环境、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关系小结 (186) 7.3财务困境的两分类检验(188) 7.3.1GCO两分类Logit回归检验(188) 7.3.2ST两分类Logit回归检验(192) 7.3.3f两分类Logit回归检验(197) 7.4本章小结(201) 第8章财务预警模型建立(203) 8.1建模方法和模型设定(203) 8.2两分类预警模型(203) 8.2.1基本模型和样本(203) 8.2.2以GCO为分类标准的预警模型正确率(205) 8.2.3以ST为分类标准的预警模型正确率(206) 8.2.4以GCO+ST为分类标准的预警模型正确率(208) 8.2.5小结(209) 8.3多分类预警模型(210) 8.4本章小结(214) 第9章结论和建议(216) 9.1结论(216) 9.2建议(220) 参考文献(224) 后记(243)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