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内容简介 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撑,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本书基于数十个城市交通规划及专项规划的探索,按照“城市规划体系”与“城市交通规划体系”双线索构建全书框架体系,注重相互衔接,体现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紧密协调的特色。全书以理论基础为引,阐述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以及交通需求分析方法;按照规划编制不同阶段特点与要求,分别从交通战略规划、交通系统规划、交通设施规划以及局部区域交通规划,阐述规划内容、技术和方法,构建与城市规划衔接的城市交通规划体系,完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交通运输等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教材和参考用书,也可供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及交通管理部门的技术及管理人员参考。 2.再版说明 本专著自2010年出版以来,受到城市规划、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领域读者的欢迎。为适应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的城市工作要求,城市交通规划作为城市治理的核心技术政策之一,需要在交通规划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做出及时的更新。鉴于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导则的颁布、技术规范的修编、规划技术的革新,本专著更新了原有的第7至11、13章的内容,第13章在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调查分析与需求预测的基础上,从“空间网络设施环境”展开不同层面的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规划内容。本次修订增加了第16章,探讨历史城区交通系统组织与服务体系设计、路网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问题,旨在协调历史城区交通系统设施配置、提升现有交通系统资源利用率、促进历史城区保护与交通可持续发展。 再版书共16章,由过秀成教授主笔,龚小林参与第7、10、11、13章的修编,沈佳雁参与第8、9章的修编;叶茂、沈佳雁参与撰写第16章。 感谢参与第一版编写的叶茂、孔哲、冉江宇、何明、杨明、杨洁、严亚丹、刘海强、张小辉、何小洲、过利超、王卫、邓一凌、窦雪萍、马超、羊钊、祝伟、巩建国、龚小林等贡献的智慧及参与此次修订工作。 特别感谢东南大学交通规划与管理学科教师与研究生为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的智慧;感谢同学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反馈问题并提出建议。在研究与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大量书籍、文献,在此仅向原著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与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电子信箱 seuguo@163.com。 过秀成 于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大楼328室 2017年2月 3.第一版前言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是城市发展中永恒的主题。城市交通从城市的配套性基础设施已转变为引导城市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城市交通规划作为城市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城市规划不同阶段交通规划重点和要求的区别与联系,要求编制的时序、方法、模式与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相衔接,引导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本专著遵循我国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相关规范、国家和地方部门交通规划编制导则的要求,综合运用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工程、系统工程、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结合多年各类城市交通规划及专项规划的探索, 按照“城市规划体系”与“城市交通规划体系”两条线索构建全书框架体系,注重相互衔接,体现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紧密协调的特色。该书以理论基础为引,主要阐述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以及交通需求分析方法,旨在使读者能够掌握开展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分别从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交通系统规划、交通设施规划以及局部区域交通规划, 构建与城市规划衔接的城市交通规划体系,响应城市交通规划体系不断发展的要求,完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各章节按规划编制不同阶段特点与要求,分析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交通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等,为读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启示与指引。本书可作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及交通管理部门的技术及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交通运输等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教材和参考用书。 全书共15章,由过秀成教授主笔,主要参与撰写人员为:叶茂、孔哲、冉江宇;博士生何明、杨明、杨洁、严亚丹、刘海强、张小辉、何小洲、过利超、王卫共同参与了撰写工作。感谢硕士生邓一凌、窦雪萍、马超、羊钊、祝伟、巩建国、龚小林在专著的资料整理、研讨及编排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特别感谢东南大学交通规划与管理学科教师与研究生为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的智慧!在研究与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大量书籍、文献,在此仅向原著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与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电子信箱 seuguo@163.com 过秀成 于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大楼328室 2010年12月 4.目录 第1章绪论1 11城市交通规划沿革1 111国外城市交通规划沿革1 112国内城市交通规划沿革3 12城市交通规划的转变5 121规划影响因素的改变5 122相关问题分析6 13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对应关系7 131城市规划编制体系7 132城市交通规划技术架构及与城市规划体系的协调性7 133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交通规划内容及要求8 134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通规划内容及要求9 14本书内容与特点9 参考文献10 第2章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11 21城市空间形态及其演变特征11 211城市空间布局11 212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方式14 213城市空间结构变迁与交通作用机理16 22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形态17 221交通方式与城市空间形态17 222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形态19 23交通系统与用地开发21 231交通方式与用地开发21 232交通网络与用地开发24 参考文献29 第3章城市交通需求分析30 31需求分析体系30 311需求分析框架30 312需求分析层次31 32需求分析调查内容32 321基础资料调查32 322交通需求调查33 323交通供给调查34 324交通运行状况调查34 33交通需求分析方法34 331“四阶段”需求分析方法34 332供给分析方法48 333系统评价方法50 34交通分析软件54 341数据库软件54 34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55 343交通规划分析软件56 参考文献58 第4章城市交通系统功能组织59 41交通系统功能分类59 42城市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目标设计60 43城市交通走廊布局规划60 431公交客流走廊规划60 432城市机动车走廊布局规划64 44交通系统资源差异化配置65 441分区体系与准则65 442交通方式分区65 443交通设施分区66 444南京交通系统资源差异化配置案例分析67 45交通方式无缝衔接69 451公交枢纽分级与功能定位69 452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衔接69 453公共交通系统衔接70 454公共交通与小汽车交通衔接72 455自行车交通与公共交通整合73 46交通基础设施整合73 461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道路设计73 462公路与城市道路整合74 463道路通行能力匹配75 464城市道路与公共交通功能整合76 参考文献77 第5章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78 51城市交通战略目标设计78 511总体目标78 512控制指标78 52城市远期交通需求分析80 521城市远期出行生成80 522城市远期出行分布81 523城市远期交通方式结构81 53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82 531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城市空间布局82 532城市空间布局形态情境分析84 533城市交通政策拟定86 534备选交通战略方案生成90 54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测试92 541战略测试基础模型92 542交通战略测试典型模型93 55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优选97 551交通战略评估对象97 552交通战略方案综合评估方法98 参考文献98 第6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99 61规划的基本要求99 611目标和原则99 612主要内容99 613规划流程101 62对外道路交通网络规划102 621市域公路网规划102 622城市结点路网规划105 623城市对外出入口道路规划110 63对外客运枢纽规划112 631城市对外客运枢纽体系112 632公路客运枢纽规划115 633铁路客运枢纽规划120 634机场规划123 635客运枢纽方案的评价125 参考文献128 第7章都市区轨道线网布局规划129 71都市区轨道线网布局规划内容与流程129 711都市区轨道交通发展129 712线网布局规划主要内容130 713线网布局规划基本流程130 72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层次体系131 721国际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体系131 722轨道交通基本分类与技术特性132 723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层次体系133 73都市区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与线网规模136 731都市区轨道交通预测基本影响要素136 732都市区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138 733都市区轨道交通网络合理规模140 7.4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衔接模式141 7.4.1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枢纽换乘”衔接模式142 7.4.2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线路共行”衔接模式144 7.5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形态146 7.5.1都市区城市空间形态与轨道线网形态耦合关系146 7.5.2紧凑型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形态配置147 7.6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布局规划150 7.6.1轨道线网布局规划控制要素150 7.6.2多层级轨道交通线网叠分规划法152 参考文献154 第8章城市快速路规划155 81快速路系统设置必要性及流程155 811快速路的功能155 812快速路的交通特性157 813快速路系统设置必要性158 814快速路的建设条件159 815快速路网规划流程160 82快速路网规模161 821密度法161 822供需平衡法162 823类比法163 83快速路网布局165 831快速路布局影响因素165 832快速路布局原则166 833快速路布局形式选择167 834快速路布局规划170 835天津市快速路线网布局规划案例173 836镇江市快速路线网布局规划案例176 84快速路节点规划与设计182 841快速路立交布设182 842出入口设置研究185 843出入口与地面交通衔接设置188 85快速路构造型式选择及车道设置191 851快速路构造型式选择191 852快速路车道设置194 参考文献196 第9章城市道路网规划197 91城市道路网规划基本要求197 911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197 912道路网规划内容与基本流程198 92城市道路功能与分类199 921道路功能分类指标199 922道路分级与功能分析202 923城市道路功能分级配置体系203 93道路网规划技术指标205 931路网规模指标205 932路网等级结构214 94分区路网指标216 941城市用地类型与功能分区216 942中心区道路网密度217 943工业区道路网密度220 944居住区道路网密度221 945分区路网级配224 95城市道路网络布局规划225 951城市布局结构与道路系统的关系225 952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与选择228 953道路网络布局规划流程228 954干道网布局规划229 955支路网控制规划与建设标准229 96城市道路设施规划设计232 961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232 962城市道路交叉口控制规划237 参考文献241 第10章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43 101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任务及内容243 1011规划任务及原则243 1012规划技术内容244 102城市轨道交通需求预测245 1021预测基础及基本框架245 1022轨道交通需求预测247 1023基于非集计模型的轨道交通需求预测250 1024线网合理规模分析259 10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形态选择260 1031线网基本形态260 1032线网形态组合261 1033线网形态选择263 104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64 1041客流走廊及集散点判别265 1042初始轨道交通线网构建265 1043基于主客流方向线网规划法的轨道线网初始构建266 1044基于综合评分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评价268 105城市轨道交通实施性规划274 1051联络线布局规划274 1052线路敷设方式规划275 1053车辆段及综合基地规划275 1054线网建设时序规划275 1055车站站位及换乘设施规划276 1056轨道交通线网运营规划278 1057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衔接规划278 1058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278 参考文献279 第11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80 111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分类280 112公交系统规划281 1121公交需求影响因素281 1122公交需求分析281 1123公交系统构成282 113快速公交规划283 1131BRT网络规划283 1132BRT专用道规划288 1133BRT站点规划290 1134BRT车辆选择293 114常规公交规划294 11.4.1公交场站规划294 1142公交线网规划299 1143公交网络客流分配307 1144公交车辆配置309 115公交优先发展保障体系310 1151公交服务设计310 1152公交优先技术311 116出租车发展规划312 1161出租车功能定位312 1162出租车发展规划流程312 1163出租车发展规模313 1164出租车租价制定314 1165出租车营运站点316 1166出租车准入退出机制317 117城乡公交规划319 1171城乡公交系统规划319 1172城乡公交设施规划319 1173城乡公交运行组织324 参考文献325 第12章停车规划327 121停车规划概述327 1211规划原则327 1212规划内容及流程327 122停车规划调查与分析328 123停车策略规划329 1231停车发展策略330 1232停车分区333 124停车需求分析335 1241停车泊位总需求及分布335 1242建筑物配建停车场需求分析338 1243换乘停车设施需求分析340 125路外公共停车设施规划342 1251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功能分类342 1252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规划343 1253停车换乘设施布局选址347 126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规划348 1261建筑物分类及指标选取方法349 1262机动车标准停车位配建指标351 1263非机动车及其他类型停车位配建指标353 1264部分城市停车配建指标体系354 参考文献360 第13章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规划362 13.1概述362 13.2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调查分析364 13.2.1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调查内容364 13.2.2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调查方法365 13.3步行与自行车交通需求分析366 13.3.1步行与自行车交通需求影响因素366 13.3.2步行与自行车交通需求分析方法367 13.4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空间规划369 13.4.1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空间布局369 13.4.2步行与自行车交通政策分区371 13.4.3步行单元指引373 13.4.4自行车区块划分375 13.5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网络规划376 13.5.1步行交通网络规划376 13.5.2自行车交通网络规划379 13.6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设施规划382 13.6.1步行道路空间分配382 13.6.2自行车道路断面协调383 13.6.3过街设施规划386 13.6.4自行车停车设施规划391 13.7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环境设计393 13.7.1步行环境设施要素393 13.7.2自行车环境设施要素396 13.7.3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环境设计指引396 13.7.4交通稳静化技术399 参考文献402 第14章城市物流系统规划403 141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基本要求403 1411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原则403 1412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内容404 1413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流程404 142城市物流节点布局规划405 1421城市物流节点分类405 1422城市物流节点选址407 1423城市物流节点服务功能定位412 1424城市物流节点的规模413 143城市物流通道规划414 1431城市物流通道的分类414 1432城市物流通道空间形态415 1433城市物流通道的规划设计416 144城市物流信息平台规划419 1441城市物流信息需求分析419 1442城市物流信息平台架构420 参考文献421 第15章高速铁路客运枢纽地区交通规划422 151高铁枢纽地区交通规划内容422 1511高铁枢纽地区的研究对象422 1512高铁枢纽地区交通规划的目标424 1513高铁枢纽地区交通规划的流程425 152高铁枢纽地区交通需求分析426 1521高铁枢纽地区交通需求分析内容426 1522高铁枢纽交通方式集散量分析426 153高铁枢纽交通衔接设施配置428 1531交通衔接设施的分类428 1532交通衔接设施规模确定429 1533交通衔接设施布局规划432 1534步行空间规划435 154高铁枢纽地区道路网络规划437 1541路网结构特征437 1542高铁枢纽地区道路网规划影响因素438 1543路网指标确定440 1544路网布局规划442 1545走廊性道路规划445 155高铁枢纽道路交通衔接组织446 1551高铁枢纽地区道路交通组织446 1552高铁枢纽交通组织448 参考文献450 第16章历史城区交通规划451 16.1概述451 16.1.1历史城区交通规划目标451 16.1.2历史城区交通规划任务452 16.2历史城区交通组织模式与系统设计453 16.2.1历史城区交通特性分析453 16.2.2历史城区供需双控模式454 16.2.3历史城区交通组织模式455 16.2.4历史城区交通模式选择457 16.2.5历史城区交通系统设计458 16.3历史城区交通服务体系设计458 16.3.1交通服务体系构成459 16.3.2交通服务体系构建459 16.3.3公交服务体系设计462 16.3.4道路交通设施配置464 16.4历史城区骨干路网资源配置464 16.4.1骨干路网组织模式选择464 16.4.2骨干路网空间布局优化466 16.4.3骨干路网平均间距优化469 16.4.4骨干路网功能结构完善471 16.5历史城区街巷路网资源综合利用472 16.5.1街巷道路特征分析472 16.5.2街巷道路保护利用474 16.5.3地区道路网络构建475 16.5.4街巷道路功能整合477 16.5.5街巷道路分级配置477 16.6历史城区交通微循环路网规划478 16.6.1交通微循环系统组成与分类478 16.6.2交通微循环功能与特性479 16.6.3交通微循环路网规划模式479 16.6.4交通微循环路网规划指标481 16.6.5交通微循环路网构建482 16.6.6交通微循环路网组织483 参考文献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