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企业空间感知的形成机理及对投资环境优化的价值,并建立了理论的框架,提出“企业空间感知作用于企业区位选择行为,进而对产业区的投资环境建设具有引导作用”。并以文献综述为基础,梳理了投资环境、企业区位以及行为地理与空间感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实证研究,特别是对上海临港产业区的调研,发现企业空间感知受到企业经济活动特征和企业家的社会经历、素质、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影响,而企业文化和决策机制等也会影响企业的空间感知。基于此,本书运用“次优理论”等方法,结合国际经验,对产业区投资环境的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该书的见解对政府经济管理及城市规划部门、开发区、产业地产商等管理人员与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2.前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产业区已成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空间载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各地各类产业区快速开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模式趋同、缺乏特色、恶性竞争等现象。与此同时,国内外企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加速转型升级,对产业区的发展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适应企业需求、提供优良的投资环境,成为产业区吸引企业根植于当地健康发展的关键。从理论研究的进展看,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发展使得空间的主观情感受到学术界的更多关注,行为地理学的研究也显示,人类的空间行为其实是受到空间的主观意象引导的。因此,本文拟从企业主体出发,初步探讨基于企业的空间感知优化产业区投资环境的机理与方法,希望对产业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全书共分为6个部分。导论是对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介绍;文献综述部分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区域投资环境、企业区位以及行为地理与空间感知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础,并探讨深入研究的方向;第三章是理论框架的建立,重点分析了企业空间感知的形成机理及对投资环境优化的价值;第四章是案例研究,重点结合对上海临港产业区投资企业的调研访谈,分析企业的空间感知差异及形成机制;第五章是基于案例调研的结果,并结合国际经验,对上海临港产业区的投资环境优化提出对策;第六章是结论。 本书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空间感知作用于企业区位选择行为,进而对产业区的投资环境建设具有引导作用”。研究显示,企业空间感知受到企业经济活动特征和企业家的社会经历、素质、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影响,而企业文化和决策机制等也会影响企业的空间感知。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空间感知更趋复杂,其对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影响也更趋明显,因此,基于企业空间感知的调研,建设特色化的投资环境对于产业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上海临港产业区是目前上海规模最大的开发区,承担着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职能,其投资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将对上海乃至全国开发区都具有示范意义。为此,本文选择对临港产业区的企业进行了调研和访谈,以期对企业的空间感知及其与企业空间行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为投资环境的优化提供借鉴。在调研过程中,笔者重点考察了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对临港产业区及其区位条件的空间感知,并通过分析不同企业在核心生产、物流运输、配套供应链以及研发和管理等不同生产环节的经济活动特点以及企业家的成长经历和企业文化等,初步验证了企业空间感知的形成机理及对企业区位决策的影响。调研显示,在实际的区位选择过程中,无论是经济活动的直接决策者还是参与者,主要都表现出某种目标下“满意人”的特征,而非简单的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为目标的“经济人”。因此,产业区投资环境的优化应该重视调研企业的空间感知,并在不断满足企业需求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根植于“地方”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企业的区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次优”的结果,基于空间感知的动态性,投资环境优化应尽量与企业对区位选择的需求相耦合,从而使得企业更好地根植于地方,实现“最优”的目标。 本书基于以上理论与调研的分析,形成如下主要研究成果: (1)
企业的区位选择行为因空间感知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基于企业空间感知的形成机理,通过调研可以发现,企业空间感知受到企业经济活动特征和企业家经历等多因素的复杂影响,企业的经济活动特征和性质以及企业家的社会经历、素质、文化水平等方面都构成了企业发展中的各种内部需求,而企业因其不同相关因素影响的发展需求,对形成企业的空间感知有复杂的影响,并且进一步作用于企业空间选择行为。 (2)
产业区投资环境应在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过程中持续优化。本文基于实证调研分析,发现企业的区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次优”的结果。基于空间感知的动态性,投资环境优化的要求是与企业区位选择的需求相耦合,从而使得企业更好地根植于地方,实现“最优”的提升。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需求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发现临港产业区在发展中的问题,并以此作为产业区投资环境优化的基础,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有效指导临港产业区的优化发展方向。 (3)
空间感知的研究方法对产业区投资环境优化具有积极意义。空间意象图、调查问卷以及企业深度访谈等调研方法,从不同方面了解、汇总企业的空间感知情况,企业对区位条件的总体评价和对产业区发展的期望等。上述方法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出企业投资临港产业区的内部需求,从而探究企业空间感知的差异性及其内在原因。因此,基于企业空间感知的调研能够清晰而有针对性的了解企业发展的各方面需求,达到投资环境优化的目标。 总体而言,不同企业对相似区位条件会有不同的空间感知,企业空间感知形成的现实影响因素极其复杂,基于不同空间感知的企业区位选择行为能反映出企业对产业区的期望和需求,基于企业空间感知的调研进行特色化的投资环境建设将是积极有效的。因此,产业区在投资环境优化过程中,应更多地开展企业空间感知的调研,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项目建设,这对于产业区的持续健康发展都是有益的。 3.目录 第1章导论001 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001 1.1.1研究背景001 1.1.2研究意义004 1.2研究的内容与方法006 1.2.1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006 1.2.2研究方法008 1.3研究的创新009 第2章相关研究综述011 2.1区域投资环境的相关研究011 2.1.1区域投资环境的内涵特点011 2.1.2区域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014 2.1.3区位理论对投资环境的相关研究019 2.2空间感知相关研究020 2.2.1空间感知的内涵与特点020 2.2.2空间感知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023 2.2.3空间感知在企业区位选择研究中的应用027 2.3相关研究的评价与启示031 第3章企业空间感知与产业区投资环境优化的关系034 3.1企业空间感知与企业的区位选择035 3.1.1企业空间感知及其特点035 3.1.2企业空间感知的影响因素040 3.1.3企业空间感知对企业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043 3.2企业区位选择与区域投资环境优化046 3.2.1企业区位选择是动态的过程046 3.2.2投资环境优化与企业区位选择过程050 3.3企业空间感知与产业区优化发展053 3.3.1投资环境优化与产业区发展053 3.3.2企业空间感知与产业区投资环境优化057 3.3.3基于企业空间感知探索产业区投资环境优化的基本框架059 第4章上海临港产业区企业空间感知调研分析063 4.1研究对象的选择063 4.1.1上海临港产业区的基本概况063 4.1.2上海临港产业区的区位条件065 4.1.3上海临港产业区投资环境优化研究的典型意义069 4.2调研方案设计070 4.2.1调研方法与设计思路070 4.2.2调研企业的选择及其特征073 4.3调研结果分析080 4.3.1企业对临港产业区的整体感知080 4.3.2企业对临港产业区区位条件的感知084 4.3.3企业空间感知的作用机理分析089 第5章空间感知在临港产业区投资环境优化中的应用094 5.1投资环境优化的次优方法094 5.1.1次优方法的理论内涵095 5.1.2投资环境优化的耦合性分析096 5.1.3投资环境优化中次优方法的应用097 5.2投资环境优化的国际案例借鉴099 5.2.1底特律汽车城投资环境优化案例研究099 5.2.2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区案例研究103 5.2.3日本关西制造业集群投资环境优化案例研究108 5.2.4国际案例经验总结112 5.3基于空间感知的临港产业区投资环境优化对策113 5.3.1构建交流平台引导企业形成空间感知113 5.3.2持续关注企业空间需求以增强投资环境的耦合性114 5.3.3基于企业空间需求营造特色化投资环境115 第6章结论与展望118 6.1基本结论118 6.1.1企业的区位选择行为因空间感知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119 6.1.2产业区投资环境应在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过程中持续优化122 6.1.3空间感知的研究方法对产业区投资环境优化具有积极意义123 6.2研究展望124 附录127 附录1上海临港产业区重点企业深度访谈摘录127 附录2上海临港产业区企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调查问卷138 附录3上海临港产业区企业空间感知深度访谈问卷142 参考文献145 后记149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