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目录 1绪论1 1.1转型中的乡村景观1 1.1.1现象与问题1 1.1.2几点反思3 1.2乡村景观研究理论视野5 1.2.1建筑、规划、景观学科的研究动态5 1.2.2其他学科的研究动态7 1.2.3代表性乡村建设实践9 1.2.4基于整体视角的相关研究与实践9 1.3世界各国的乡村更新经验10 1.4关于景观整体营建方法的研究12 2乡村景观营建方法的解读与诠释15 2.1乡村景观的内涵及其营建方法界定15 2.1.1景观的内涵15 2.1.2乡村景观的内涵16 2.1.3乡村景观营建方法的诠释17 2.2传统乡村景观的特征与营建方法19 2.2.1传统乡村景观的特征20 2.2.2传统乡村景观的营建方法21 2.3当下乡村景观的特征与营建方法23 2.3.1当下乡村景观的特征24 2.3.2“自下而上”:村民的自发营建28 2.3.3“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营建31 2.4乡村景观营建方法的转型33 3乡村景观整体营建方法的理论基础35 3.1理论基础35 3.1.1系统论原理35 3.1.2控制论原理37 3.1.3景观生态学原理38 3.1.4共生原理41 3.2关于乡村景观的整体营建方法45 4乡村景观营建内容的系统性47 4.1营建内容的系统性47 4.1.1系统层级的整体性47 4.1.2系统要素的关联性48 4.1.3系统演进的动态性49 4.2系统视野下的乡村景观营建要素49 4.2.1村域层级50 4.2.2村落层级51 4.2.3宅院层级52 4.3体现内容系统性的技术方法53 4.3.1基于系统优化的乡村景观营建目标与原则53 4.3.2乡村产业转型与拓展的途径与方法 54 4.4技术方法的实践应用57 4.4.1整体优化案例:黄岗村村庄规划实践57 4.4.2局部优化案例:砚瓦山村“石头公园”规划实践60 5乡村景观营建过程的控制性62 5.1乡村景观整体营建的价值目标62 5.1.1乡村景观价值评价62 5.1.2乡村景观的价值目标体系63 5.1.3乡村景观价值目标的影响机理65 5.2整体视野下的营建过程解析67 5.2.1传统营建过程的案例解读68 5.2.2传统营建过程存在的问题71 5.2.3整体视野下的营建过程转型72 5.3整体营建过程的控制体系建构75 5.3.1环节一:信息采集76 5.3.2环节二:信息的处理与分析78 5.3.3环节三:目标确定79 5.3.4环节四:多方案的提出79 5.3.5环节五:信息反馈80 5.3.6环节六:成果输出81 6乡村景观营建格局的生态性83 6.1乡村景观生态营建的基本原则83 6.1.1景观结构的保护与优化83 6.1.2景观功能的补充与完善84 6.1.3景观动态的平衡与协调85 6.2村域层级的景观生态营建模式85 6.2.1山地丘陵型乡村的适宜模式87 6.2.2平原水网型乡村的适宜模式89 6.3村落层级的景观生态营建途径91 6.3.1景观节点的激活91 6.3.2街巷网络的提升93 6.3.3河道护岸的整治97 6.3.4水体资源的再生99 6.4宅院层级的景观生态营建策略102 6.4.1因地制宜的建筑布局103 6.4.2宅院雨水的资源化利用104 7乡村景观营建利益的共生性107 7.1乡村景观利益的共生系统107 7.1.1利益主体的概念与范围107 7.1.2利益主体视角下的共生单元108 7.1.3利益主体视角下的共生环境110 7.1.4共生关系建立的基本原则111 7.2村民与旅游企业的共生113 7.2.1乡村商业设施的特征分析113 7.2.2乡村商业设施的规模控制114 7.2.3乡村商业设施的差异性打造115 7.3村民与游客的共生115 7.3.1公共设施的协同建设115 7.3.2宅院单元的产住平衡118 7.4村民与管理者的共生120 7.4.1乡村景观整治的三种演进模式 120 7.4.2“导控+地方自治”的营建方法122 结语:走向整体的乡村景观营建方法133 参考文献137 图注145 表注149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