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包括城市热岛效应在内的城市热环境问题日益突显,我国城市中心区具有更为复杂的城市形态肌理和更为多元的功能业态构成,进而导致热环境时空分布特征更为复杂。对于复杂城市肌理的城市中心区热环境问题究竟有哪些典型特征、影响机制和应对措施,应当引起国内城市规划学科的更多关注。本书试图从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视角对城市中心区热环境进行解读,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实际案例,总结了城市空间形态指标同热环境的相关性,通过实测和软件模拟剖析了新街口中心区热环境时空分布特征,进而总结出一套成体系的城市中心区热环境优化策略,最后通过城市设计项目案例进一步说明热环境分析及设计方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及城市规划、建筑学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 前言 城市是人口和建筑物高度集聚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形态,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仅为人类带来了物质财富,同时能源和资源的高强度消耗也在城市空间内形成了有别于自然气候环境和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的特殊的城市室外物理环境,或称为“城市微气候”。城市热环境作为城市微气候的重要内容,对城市外部空间的舒适性、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剧,城市热岛等城市病日益突显,尤其是在肌理复杂、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热环境对城市市民室外公共生活品质更有着重要影响。本书从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视角对城市中心区热环境进行解读。基于ENVImet、ECOTECT、Rayman等软件模拟,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实际案例,探讨城市空间形态指标与热环境的相关性,为城市中心区热环境的优化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方法及改善策略。 本书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章,首先阐述城市中心区热环境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介绍热环境相关基础理论,并基于城市规划学科视角系统梳理归纳国内外城市热环境研究的技术方法,明确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第二部分,即第2章、第3章、第4章,是本书的核心研究内容,通过模拟分析对影响城市热环境的指标机理进行探究;以南京新街口中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和软件模拟,从全城尺度探究热岛效应的时空差异;进一步通过对城市中心区典型的空间形态单元,比对不同类型空间形态单元热环境的差异,并分析其特征、问题及成因。第三部分,即第5章,基于上述研究内容,归纳整理城市空间形态对热环境的影响因素,从规划、建筑、景观三个层次系统总结城市中心区热环境的优化策略。第四部分,即第6章,结合实际规划项目,进一步阐述不同尺度、类型的规划设计案例中热环境优化策略的应用。 本书对城市中心区热环境的研究,旨在为城市规划设计中基于热环境的城市空间优化及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限于作者的学识和科学水平,书中的叙述、引述和介绍难免存在不当或纰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1导论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2 1.2热环境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2 1.2.1城市热环境研究对象与尺度特征2 1.2.2城市热环境评价与室外人体舒适度5 1.2.3城市表面层的能量平衡7 1.2.4城市热岛效应10 1.3规划学科视角下城市热环境研究综述12 1.3.1城市热环境相关理论研究13 1.3.2城市空间形态的热环境研究18 1.3.3城市热环境研究的模拟技术与方法24 1.3.4研究评述与小结27 1.4研究方法与技术框架29 1.4.1研究方法29 1.4.2技术框架29 2影响城市热环境的指标机理研究31 2.1空间形态指标32 2.1.1总体布局指标32 2.1.2特殊形态指标40 2.1.3下垫面因子指标56 2.2城市土地利用与人为热62 2.2.1升温用地62 2.2.2降温用地63 2.3小结66 3南京新街口中心区热环境实测与模拟67 3.1数据来源与模拟方法68 3.1.1气象资料68 3.1.2实测方法71 3.1.3模拟方法74 / /城市中心热环境与空间形态耦合机理及优化设计目 录/ /3.2新街口中心区整体热环境特征解析77 3.2.1全城尺度热环境特征解析77 3.2.2新街口中心区热环境特征解析80 3.3新街口中心区热环境与整体空间形态指标耦合分析89 3.3.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89 3.3.2热环境参数及形态指标因子的统计91 3.3.3多元线性回归耦合分析91 3.4新街口中心区热环境总体评价结论94 4新街口中心区热环境与空间形态单元耦合分析95 4.1新街口中心区空间形态分类原则95 4.1.1强度高中低的界定95 4.1.2形态的分类说明96 4.2高强度空间形态热环境98 4.2.1高层大体量建筑群的热环境98 4.2.2高层围合式建筑群的热环境101 4.2.3高层散点式建筑群的热环境103 4.3中强度空间形态热环境104 4.3.1中高层行列式建筑群的热环境106 4.3.2中高层院落式建筑群的热环境108 4.3.3高层广场式建筑群的热环境109 4.3.4多层大体量建筑群的热环境111 4.3.5多层围合式建筑群的热环境112 4.4低强度空间形态热环境114 4.4.1多层行列式建筑群的热环境115 4.4.2多层散点式建筑群的热环境116 4.4.3低层行列式建筑群的热环境117 4.4.4多层院落式建筑群的热环境118 4.5小结与延展探讨119 4.5.1小结119 4.5.2延展探讨120 5城市中心区热环境优化策略125 5.1城市规划层面热环境优化策略127 5.1.1总体规划127 5.1.2城市设计129 5.1.3城市交通132 5.2建筑层面热环境优化策略134 5.2.1建筑形态135 5.2.2建筑表皮137 5.3景观层面热环境优化策略137 6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热环境分析案例139 6.1基于热环境优化的城市空间分析与设计方法139 6.1.1城市规划设计前期调研中的应用139 6.1.2城市规划设计分析评价中的应用141 6.2杭州大运河沿岸城市设计144 6.2.1杭州大运河沿岸城市设计概括144 6.2.2杭州大运河沿岸城市设计热环境模拟及分析146 6.3蚌埠老虎山主中心城市设计148 6.3.1蚌埠老虎山主中心城市设计概况148 6.3.2蚌埠老虎山主中心城市设计热环境模拟及分析150 6.4潍坊中心城区城市设计154 6.4.1潍坊中心城区城市设计概况154 6.4.2潍坊中心城区城市设计热环境模拟及分析155 6.5南京浦口中心区城市设计162 6.5.1南京浦口中心区城市设计概况162 6.5.2南京浦口中心区城市设计热环境模拟及分析162 7总结与展望166 7.1总结166 7.2本书创新点及后续工作展望168 7.2.1文本创新点168 7.2.2后续工作展望169 参考文献171 外文文献171 中文书籍176 中文期刊177 中文硕博士论文178 索引179 图片索引179 表格索引185 附图与附表187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