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本教程是作者在总结多年教学与科研工作经验、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编写完成的,并曾作为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城市与区域系统分析”课程的教程使用。书中主要针对城市与区域规划实践工作需求,结合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具体案例,以GIS、ERDAS、SPSS等软件平台为支撑,以城市与区域规划常用空间分析方法为核心,按照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应用的技术流程设计了10个实验,涵盖了数据获取与数据库构建、地形制图与分析、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经济地理空间格局、可达性分析与经济区划分、生态网络构建、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地表温度反演、建设用地发展潜力评价、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模拟等核心内容,展示了空间定量分析方法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本书强调系统性、实用性、易读性相结合,可作为高等院校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管理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相关工作的实践工作者参考。 目录 实验1主要软件简介与基本操作1 11实验目的与实验准备1 111实验目的1 112实验准备1 12ArcGIS 101中文桌面版简介与基本操作2 121ArcGIS 101中文桌面版简介2 122ArcMap基础操作3 123ArcCatalog基础操作24 124ArcToolbox基础操作31 13ERDAS IMAGINE 92简介34 131ERDAS IMAGINE 92简介34 132ERDAS IMAGINE 92窗口简介37 14PASW Statistics 18简介39 141PASW Statistics 18概述39 142PASW Statistics 18窗口简介40 15实验总结42 实验2地理数据获取与数据库构建43 21实验目的与实验准备43 211实验目的43 212实验准备43 22TM/ETM数据获取与预处理44 221TM/ETM数据获取44 222TM/ETM数据预处理51 23地图数据的配准67 231影像图的配准69 232CAD图的配准74 233扫描图件的配准80 24DEM数据获取与预处理81 241DEM数据获取81 242DEM数据预处理87 25地图数据的数字化90 251要素分层数字化90 252区域整体数字化96 26TM/ETM数据的解译99 261TM/ETM遥感数据增强处理100 262TM/ETM遥感数据解译107 27地理数据库构建124 28实验总结126 实验3地形制图与分析128 31实验目的与实验准备128 311实验目的128 312实验准备128 32基于DEM的基础地形分析128 321高程分析与分类129 322坡度计算与分类132 323坡向计算与分类133 33基于DEM的延伸地形分析135 331地形起伏度分析135 332地表粗糙度计算137 333表面曲率分析138 334山脊线与山谷线的提取139 335地形鞍部点的提取144 336沟谷网络提取与沟壑密度计算145 337水文分析与流域划分148 338可视性分析156 34基于ArcScene的三维地形可视化160 341三维可视化分析160 342三维飞行动画制作163 35实验总结165 实验4综合竞争力评价与经济地理格局专题制图167 41实验目的与实验准备167 411实验目的167 412实验准备167 42城市与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167 421基于聚类分析的综合竞争力评价168 422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竞争力评价179 42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竞争力评价188 43经济地理空间格局专题制图193 431GIS中的主要插值方法194 432GIS中的密度分析方法200 433经济地理格局专题制图203 44实验总结207 实验5基于相互作用模型的经济区划分208 51实验目的与实验准备208 511实验目的208 512实验准备208 52可达性分析208 53城镇之间联系强度评价215 54上杭县域经济区划分220 55实验总结221 实验6基于最小费用路径的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222 61实验目的与实验准备222 611实验目的222 612实验准备222 62潜在生态网络构建222 63重要生态廊道的提取229 64区域绿廊规划230 65实验总结232 实验7城市与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233 71实验目的与实验准备233 711实验目的233 712实验准备233 72关键生态资源辨识233 73生态环境敏感性因子选取237 74生态环境敏感性单因子分析239 75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241 76实验总结243 实验8基于潜力约束模型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245 81实验目的与实验准备245 811实验目的245 812实验准备245 82建设用地发展潜力评价245 821区域各县市综合实力评价246 822区域经济增长引擎择定246 823区域交通可达性分析247 824区域空间发展潜力分析248 83区域发展约束力分析250 84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250 841生态优先,兼顾发展:高生态安全格局253 842发展为主,生态底线:低生态安全格局254 843生态与经济发展并重:中生态安全格局255 85实验总结256 实验9基于SLEUTH模型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模拟257 9.1实验目的与实验准备257 9.1.1实验目的257 9.1.2实验准备257 9.2运行环境设置与模型调试257 9.2.1运行环境设置257 9.2.2模型测试259 9.3数据准备与模型校正260 9.3.1输入数据准备260 9.3.2模型参数校正261 9.3.3模拟精度评价265 9.4情景设置与模型模拟268 9.4.1情景设置268 9.4.2模型模拟269 9.4.3结果分析270 9.5实验总结270 实验10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271 10.1实验目的与实验准备271 10.1.1实验目的271 10.1.2实验准备271 10.2数据获取与处理271 10.2.1数据获取271 10.2.2数据处理274 10.3地表温度反演所需相关参数计算278 10.3.1基于MODIS数据的表观反射率计算278 10.3.2基于MODIS数据的大气透过率计算281 10.3.3基于MODIS数据的大气水汽含量计算282 10.3.4TM6数据中的大气透过率估算282 10.3.5TM6数据中的地表辐射率估算283 10.4基于单窗算法的地表温度反演284 10.4.1地表温度反演模型工具构建284 10.4.2基于自建模型工具的地表温度反演284 10.5实验总结287 主要参考文献288 |
|
| ||||||
|
| ||||||
|
| ||||||
|
| ||||||